據住建部網站24日消息,《“十四五”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城鄉建設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日前印發,其中明確,支持上海、無錫、武漢、長沙等城市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技術創新,聚合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道路、城市建筑等多類城市數據,打造支撐多類應用的“車城網”平臺。
《方案》要求,到2025年,長江經濟帶初步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率先建成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的城市轉型發展地區。
《方案》其中提出,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轉型。
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系統。對標國內先進水平,推廣上海市等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踐經驗,地級及以上城市和具備條件的縣城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系統。統籌居(村)委、業委、駐區單位等協同推進,提高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實施。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有條件的地區可推行“車載桶裝、換桶直運”等密閉、高效的廚余垃圾收運方式,加大對運輸環節的監管力度,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裝混運”。鼓勵城市園林綠化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支持建制鎮加快補齊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設施短板。
全面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置。推廣生態節地的垃圾處理技術,減少填埋,推廣回收利用、焚燒、生化等資源化處置方式。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在中下游地區達到65%,上游地區不低于40%;“十四五”期間,地級及以上城市和具備焚燒處理能力或建 設條件的縣城,不再規劃和新建原生垃圾填埋設施。
全面提升城市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水平??偨Y推廣上海、蘇州、常州、重慶等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城市的經驗。充分考慮通過挖填平衡、推廣裝配式建筑和全裝修房等方式,推動建筑垃圾源頭減量,鼓勵就地就近回用。嚴格規范建筑垃圾跨境運輸,強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重點推進存量建筑垃圾治理,鼓勵因地制宜改造成公園、人工濕地等公共空間。
推動城市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改善城市能源結構,大力推進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動新建工業廠房、公共建筑加快應用太陽能。鼓勵農房屋頂、院落空地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推動建筑用能電氣化和低碳化,引導建筑供暖、生活熱水、炊事等向電氣化發展,開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電氣化示范。推動智能微電網、“光儲直柔”技術應用示范,實現就地生產、就地消納、余電上網。推進城市綠色照明,高效節能燈具使用占比超過80%,減少無效照明。出臺碳普惠總體實施方案,推廣上海市低碳發展實踐區、低碳社區建 設經驗,開展綠色社區建設工作。
同時,提升綠色出行品質。完善公共交通網絡體系。深化公交優先發展戰略,以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發展、都市圈同城化通勤為目標,支持建設軌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分類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助力城際鐵路網建設,加快發展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優化調整城市公交網絡。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站點建設,實現大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
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統。大城市建設快速干線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綠色慢行交通三大體系,實現各體系間的暢順銜接。中小城市重點完善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綠色慢行交通系統,加強與城市間快速干線交通的暢順銜接。建設由高快速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組成的快速干線交通網絡,打通“斷頭路”“瓶頸路”,科學組織、建設綜合性交通樞紐。
推進低碳交通發展。促進城市交通能源結構調整,推動交通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利用,加強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樁 (站)、加氣站、加氫站、分布式能源站等設施,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城市公共充電網絡
《方案》還要求,城市建設創新發展行動。
加強城市創新空間建設。推動產業空間創新轉型。推進城市產業園區探索產業用地混合利用模式,結合城市更新推動閑置產業空間再利用,支撐科技創新功能培育,建設功能混合、服務完善、交通便捷的創新社區。結合沿江、沿湖城市化工企業搬遷騰退,逐步恢復城市水網生態功能,注重創新和現代服務功能的植入。借鑒上海、重慶等城市經驗做法,挖掘老工業區文化遺產價值,引導低效產業功能置換,植入文化展覽、商業消費、商務辦公等新型功能。
支持并推廣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創新探索。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在生態友好發展模式上率先破題,堅持小尺度開發模式,構建高效低碳的基礎設施網絡,供給多元均等的基本服務體系。推動高品質、低成本、低碳化、創新型服務設施建設和共享,支持開展區域市政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
同時,對接“新基建”,發展“新城建”。
深入推進“新城建”試點。支持嘉興、蘇州、杭州、南京、 溫州、長沙、常德、重慶、成都、貴陽等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創新,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機制和運行模式,有條件的地區可研究建立“新城建”地方標準體系。
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等為一體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構建省、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體系,各省市逐步實現國家、省、市三級平臺的互聯互通、數據同步、業務協同。推進城市建設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系統梳理長江經濟帶地質災害、沿海風暴潮、極端氣候等城市安全風險隱患,開展浙江省、安徽省等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測試點示范,推動城市安全風險的源頭管控、過程監測、預報預警、應急處置和綜合治理。
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深入開展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全面掌握現狀底數,明確智能化建設和改造任務。支持蘇州、海寧、湖州、紹興、蕪湖等城市,對城鎮供水、排水、燃氣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和智能化管理,推進智能化感知設施建設,提高市政基礎設施運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支持上海、無錫、武漢、長沙等城市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技術創新,探索建設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聚合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道路、城市建筑等多類城市數據,打造支撐多類應用的“車城網”平臺。
建設智慧社區,提高社區智能化管理水平??偨Y推廣嘉興、杭州、南京、重慶、成都等城市智慧社區建設經驗,實施社區公共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和管理,促進智能產品在住宅以及社區配套設施中的廣泛應用,將智能快遞、智能養老、智能家庭醫療等設施建設納入社區公共服務建設體系。加快推進數字家庭建設,實現系統平臺和家具產品互聯互通。
本文鏈接:http://www.aiquka.com/industry/647.html
本文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