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關系是 GIS 描述相鄰空間之間的圖征關系,又稱位相關系。
在實際應用時,有些時候點、線、面各圖征間必須保持著某種關系。例如:行政區的范圍不能重迭(面的規則)、道路間的線段不能重復(線的拓撲規則)、公車站牌需要在道路上(點的拓撲規則)。因此拓撲是 GIS 中點、線、面圖征一些規則與關系的組合,有助于讓數據更清楚地仿真真實世界的幾何關系,同時降低數化或編輯上的錯誤。
圖:拓撲關系圖
拓撲關系又可以分成下列三種關系:區域定義(Area Definition)、鏈接性(Connectivity)、及鄰接性(Contiguity)。(Chang,2002)
區域定義 (Area Definition)-區域是由一連串相連接的線段所構成。僅需記錄組成各線段的代碼。
連結性 (Connectivity)-每條線段是由節點(node)相連。記錄著起點與終點代碼。
鄰接性 (Contiguity)-每條線段有方向性(由起點到終點),且有左、右兩邊區域,系統可藉此推導兩個區域是否相鄰。
根據黃敏郎、劉守恒(2005)對拓撲關系的解釋為下 [4]:
『拓撲關系的參數包括規則、容忍誤差、權重,利用這些參數規則可以檢核未清繪區(dirty areas)、錯誤(errors)、及例外狀況(exceptions)。
規則(rules)
規則主要用來定義同一圖征類別內,或不同圖征類別間相互被允許的關系。
例如,「一定不能重迭」、「一定在里面」即為簡單的規則(參考圖 38)。當建立規則后,即可進行「規則生效」(validation)的動作。規則生效是實際去檢核圖征間是否符合所設定規則的功能。
圖:規則圖
容差(cluster tolerances)
容差是指圖征的頂點(vertex)或節點(node)間,可視為同一點的最短距離。通常在規則生效動作之前,我們會先設定容忍誤差,以用來檢核節點或頂點間之距離是否小于容忍誤差。若節點與頂點間之距離小于容忍誤差,則于規則生效后,這些點會被視為同一個點,而自動進行彼此合并的動作,此功能稱為「自動接合(snapping)」。
圖: 容差
權重(ranks)
在規則生效時,當被視為是同一點的節點或頂點,在進行彼此合并時,該由誰向誰移動呢?設定這種移動規則參數即為「權重」。
在 GIS 中,當我們在進行數據收集時,會有精度較高的資料,例如 GPS 定位數據。也會有精度較差的數據,例如掃瞄圖數化的數據。當不同精度的數據在建立彼此位相關系時,通常會讓精度較低的數據往精度較高的數據進行咬合,因此精度較低的數據設定其權重值較低,而精度較高者則設定為高權重值?!?/p>
圖: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