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土地資源單項評價要求:
利用全域DEM計算地形坡度,按≤3°、38°、815°、15~25°、>25°生成坡度分級圖,將城鎮建設土地資源劃分為高、較高、中等、較低、低5級。
對于高程≥5000m的區域,土地資源等級直接取最低等;高程在3500~5000m之間的,將坡度分級降1級作為土地資源等級。
計算地形起伏度。鄰域范圍通常采用20公頃左右(如50m×50m柵格建議采用9×9鄰域,30m×30m柵格建議采用15×15鄰域),對于地形起伏度>200m的區域,將初步評價結果降2級,地形起伏度在100~200m之間的,將初步評價結果降1級作為城鎮土地資源等級。
過程:首先計算坡度,使用【重分類】工具對坡度數據重分類為5級得到土地資源初評結果,然后用【柵格計算器】工具結合高程進行修正,接著用【焦點統計】工具計算地形起伏度,再次用【柵格計算器】結合地形起伏度進行第二次修正,最后得到土地資源評價結果。
數據:成都市30mdem
地形坡度計算評價
過程就不記錄啦,【表面分析】-【坡度】,扔進dem計算坡度得到左圖,【重分類】按閾值分為5級得到右圖。接下來是根據高程進行修正。
地形高程進行修正
按照分級閾值用【重分類】對dem進行分級,根據高程分為3級,小于3500為3,3500-5000為2,5000以上為1。
接著用【柵格計算器】將兩組數據相加,用高程去修正坡度
計算得到下圖左圖結果,然后根據指南和表格,碰到小于3500m的初評結果等級不變,碰到3500-5000m的降1級,碰到5000m以上的直接取最低等級1。用【重分類】據此再分類,得到高程修正的結果,右圖。
地形起伏度計算并修正
【鄰域分析】-【焦點統計】將dem扔進去計算地形起伏度,領域設置根據指南要求設置為15×15(下面的圖我寫錯了是15才對,懶得重新截圖了,注意),統計類型選擇RANGE。
起伏度計算出來了,接著還是進行重分類,按照指南中的要求根據計算出來的結果分級,并重分類為3類。
(套娃)接著用【柵格計算器】將高程修正結果與地形起伏度分類結果兩組數據相加,用起伏度去修正高程的修正。碰到起伏度大于200的,降2級作為最終評價結果,碰到起伏度在100-200的,降1級作為最終評價結果,碰到100以下的就是等級不變。
步驟截圖不再重復,最終結果如下
本文鏈接:http://www.aiquka.com/blog/174.html
本文標簽:Arc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