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自然資源領域大事不斷,但如果要選出一個行業關注度最高的詞,必然是“實景三維”。
過去一年,實景三維中國的技術與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各級建設路徑逐漸清晰,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應用方向逐漸深化、拓展。從點至面,由“虛”入實,實景三維中國大面積推廣的地基已經夯實,未來方向日漸清晰。
以此為契機,空間信息也在逐步突破圈層,探索在更多產業、更深層次的應用可能。
自上而下,建設體系逐步完善
自然資源管理正在向精細化、立體化、時序化轉變。
以構建“‘分布存儲、邏輯集中、時序更新、共享應用’的實景三維中國,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統一的空間基底”為目標,實景三維中國在2021年加快推進。
2021年8月16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的《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大綱(2021版)》(下文簡稱《大綱》),成為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從紙面到現實,從試點到推廣的拐點。
《大綱》明確了實景三維的定義與構成、目標與內容、技術路線、組織分工等,更加清晰的指出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定位和作用,構建了一套全新的產品體系,為下一步工作劃定了大方向。
除《大綱》外,2021年自然資源部還完成了7項標準年度立項,開展22項技術文件編制,印發4份新型基礎測繪與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文件,至當年年底,實景三維建設的技術與標準體系已基本建立。
自然資源部也在統籌完善實景三維底層數據,開展工程化生產。
通過地形級實景三維建設,我國首次實現10米格網數字高程模型(DEM)陸地國土全覆蓋,DEM分辨率由25米提升至10米、現勢性由2010年提升至2019年。數字正射影像(DOM)由不定期更新,提升到覆蓋全國2米分辨率1年4版,重點地區(約300萬平方千米)優于1米分辨率1年1版,形成一年四季的實景三維中國場景數據。
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地方建設進程也在不斷加快。
《大綱》出臺后,江蘇、浙江、山東、安徽、湖北、甘肅、黑龍江等多個省(區、市)發布“十四五”基礎測繪(測繪地理信息)規劃方案,均明確提出推動實景三維建設。其中,浙江省省、市、區(縣)三級規劃,山東省省市兩級規劃已全面完成。
規劃顯示,各省將在“十四五”期間完成地形級實景三維建設,同時在有條件的市、區(縣)探索城市級、重點區域部件級的高精度三維地理實景。
新一批新型基礎測繪建設試點城市也于10月獲批,分別為浙江省嘉興市、湖南省株洲市、貴州省貴陽市、江蘇省徐州市,這也是我國首次批復地級市建設試點。此前,北京市、山東省成為國家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試點省份,上海市、武漢市、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安市已經開展試點工作。
自然資源部報數據顯示,通過城市級建設,多地在城市建成區生產5厘米~10厘米分辨率傾斜攝影三維模型和城市地下管網等數據,在建成區外生產優于0.2米分辨率DOM,同時接入物聯感知數據,支撐城市規劃、建設、服務和管理。
突破圈層,探索空間治理新模式
作為基礎測繪轉型升級和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向和重要抓手,及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景三維毫無疑問將成為自然資源領域信息化管理的利器。
但人們對實景三維的期待,不僅限于自然資源領域。
對地理信息產業而言,實景三維建設寄托著“突破測繪專業圈層,實現行業‘泛’應用”的厚望。在實景三維的項目建設過程中,也需要提前為后續賦能更多領域和產業做好預設。
以山東省為例,“實景三維山東”建成后將提供專業版、政務版、公眾版3種服務。
專業版將為具備涉密網的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提供不動產登記管理、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管理、違法用地監察等工作的數據支撐;
政務版則依托政務外網支撐政府部門日常管理需求,通過疊加政務管理信息,服務于地質災害評估、應急救援分析、市場監督管理等工作;
公眾版則依托互聯網通過疊加海量民生數據,掛接物聯感知數據,應用于交通出行、在線文旅、場景展示等方面,服務社會大眾。
在文物保護、智慧水務、應急監管等領域,實景三維已經初步驗證了其應用可能。
樂山大佛、花山巖畫、廣勝寺飛虹塔、平遙古城、程陽風雨橋......實景三維在文物保護,尤其是古建筑保護、修復方面大放異彩。
不久前水利部召開的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工作會議上,長江水利委員會及黃河水利委員表示將統籌推動數字孿生長江、黃河建設。現階段,黃河流域(山東段)6萬平方千米高分辨率地形級實景三維模型已經建成,融合這一數據基底,數字孿生黃河的建設難度將大大降低,大區域防汛救災、城市防洪排澇預警等重大決策有了空間分析依據和數據支撐。
更具潛力的,則是實景三維在智慧城市場景中的應用。
以浙江省為例,基于政府部門“一數一源一主體”的統一數據共享、交換、應用機制,實景三維已經融入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的各個業務需求之中,各個業務部門能夠基于空間數據疊加各類數據和應用。
應用帶來需求,對于硬件廠商而言,實景三維帶來的機會相對明確。但對于測繪單位及軟件提供商而言,實景三維究竟是只提供三維空間數據,還是以此為基底打造融合多種應用數據、承載多項監管功能的時空數據平臺,目前仍未形成統一意見。
從發展前景來看,后者無疑更具吸引力,但其難度也呈幾何級增加,面臨著從技術手段到業務流程的全新變革。
多方融合,需求倒逼產業變革
現階段,實景三維在技術、安全與應用等方面各存難點。
實景三維數據的時序性更新將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而非一勞永逸。而相較于自然資源領域動輒以年為單位的更新頻率,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需求顯然更加動態。這也同時意味著,實景三維數據生產、處理、應用和更新的成本,將更大程度上影響其后續應用。
實景三維數據的結構化,是實現各類數據、應用融合的基礎。而對各行業需求的深度理解,是實景三維深入行業應用的前提。
在技術層面,海量實景三維的自動語義化處理,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及高效、優質的建模、渲染能力等,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適配且高效的算法、強大且可伸縮的算力、云端處理的能力,缺一不可。在應用層面,實景三維與其他各類數據標準、業務平臺和工作流程的融合,也需要深度磨合。
此外,測繪數據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景三維數據的開放程度。同時,也要求從軟件到硬件的關鍵技術方法必須自主可控。
過去一年,這些問題被業界反復探討。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也刺激著行業不斷創新。
泰伯網發布的2021年實景三維創新實力矩陣顯示,包括騰訊、泰瑞數創、大勢智慧等企業創新能力強,且應用廣泛,正在引領行業開拓發展。瞰景科技、四維遠見等企業也具備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但在應用上相對不足,隨著市場認知加深有可能對競爭格局造成顯著影響。
為了達到“降本增效”“安全可控”“融合應用”的目的,監管部門與企業的聯動愈加頻繁,跨領域企業合作正在成為常態。
比如,在2021實景三維中國創新峰會北京站,騰訊就與大勢智慧共同推出了實景三維解決方案。此外,泰瑞數創也已經與全國40余家測繪、勘測院形成緊密服務合作,并與華為、科大訊飛、阿里、紫光云等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過去一年,實景三維建設的地基已經打好。
當技術、標準、運營體系逐步完善,各方力量充分融合,此前困擾業界的諸多難題,也終將獲得答案。
據業內專家總結,自然資源和規劃業務事項眾多、流程復雜、變更頻繁,信息化難度相當高。實景三維“地理實體”概念的出現,為調整監管思路提供了一條以“空間對象”為抓手的新思路。
這一思路,或許也能為更多領域提供參考。
自然資源這一傳統領域正在煥發新生,以實景三維為突破口,“空間實體全生命周期監管”的治理理念,或有望融入數字政府、智慧城市乃至未來元宇宙的運行規則之中,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統一的空間基底,成為未來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
本文鏈接:http://www.aiquka.com/industry/632.html
本文標簽:實景三維